{SiteName}
首页
乐山市新闻
乐山市习俗
乐山市历史
乐山市人口
乐山市美食
乐山市政治

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抗战烽火中诞生于西昌

年为了纪念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的创建和它的创始人李书田博士在原校址立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遗址碑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校歌(音乐家肖友梅作曲,校长李书田博士撰词)康专教职员工欢送第三任校长雷祚雯前往南京行前合影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校徽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遗址碑列为西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简称“康专”,解放后更名为西昌技艺专科学校),创建于年8月1日,撤并于年8月,历时15年。其前身为北洋工学院之一部分,是当时西康省唯一最高学府。先后经过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经济恢复时期三个历史阶段,走过了15年的艰苦历程。“瘦土出韧竹,蚌病成珍珠”,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建设人才。

一、学校概况

1、艰苦创校

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等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大专院校被迫迁往大后方。时值西康建省,为适应抗战建国和开发西康省的需要,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与西康省政府报经行政院批准,设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隶属教育部,并委任原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博士为校长。李书田在考察西康宁属之后,即以西昌城东南邛海滨的泸山七座庙宇暂作校舍。同年7月在城固、武功、成都、重庆、乐山、明、康定、雅安、西昌、会理等地设考区,招收第一届新生。当时无公路通西昌,数百名师生员工,不论高龄学者,抑或弱冠青年,攀越高山峻岭,历经艰险步行到校。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靠人背马驮运到西昌,于当年12月22日正式开学。古庙里,油灯下传出来自全国19个省市两百多名莘莘学子的琅琅读书声。

年,学校开办时的办公室设在文武宫,图书馆设在光福寺的大雄宝殿,教室以大寺为主,学生宿舍分布于各座庙宇、祠堂,实验随堂进行,实验农牧场设在泸山山麓的一片土地上,教职员工宿舍分布于刘公生祠、三教庵、小寺等处。学校之简陋,办学之艰难,不仅没有影响师生员工的坚强意志,反而激励了勤奋好学的精神。据《康导月刊》第二卷第十期《抗战中的西康技专》称:“学校采取一面筹备,一面招生,一面修缮学校,一面正式上课,是对环境的忍耐”与征服”的力量”,“康专学生忍耐了物质上最低的设备,生活上最低的要求,征服了环境上所有的因难……安度着刻苦自励的生活”,“把林下山巅作为研学自习的场所”,此即当时学校的真实写照。

年在泸山山麓川滇公路两侧,新建简易平房六幢30间,作为男生宿舍。年抗战胜利后,原西昌行辕新村一带修建的备战房舍,全部划作康专校舍,年夏,学校由山上迁到山下,校区由泸山麓向东南延伸到大湾,长约2·5公里。校区之内,前有邛海碧波粼粼,后有泸山青松高耸,校园内蓊蓊郁郁,花香阵阵,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激励师生更加勤奋治学。

抗战期间学生全享受助学金,抗战胜利后国家助学金减为40%,林森奖学金为20%,文辉奖学金为20%,自费20%。年国家助学金减为10%,文辉奖学金为10%,其余80%为自费。

康专的校训为“审慎明笃”,校歌为音乐家肖友梅作曲,校长李书田博士撰词,其歌词为:“泸山崔巍,邛海湮涛,巍巍学府康专高。浩气凌霄汉,壮志励群曹,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康华改造。穷学理,振工农,重实习,薄雕虫,望前贤之开边卓犖,顾后起之努力追踪,念创校之艰难缔造,愿同心同德共扬校誉于无穷”。校训与校歌的含义充分体现了康专的办学宗旨,继承了北洋工学院“实事求是”的办学精神,“从严务实,学以致用”,因此,解放前有“小北洋”大学之誉称。《康导月刊》第四卷第九期《开发西康需要技艺专科学校的重要性》称:“造就实业建设干部人才的需要”;《康专校刊》创刊号《学校简史及概要》称:“……宁属农垦适宜,矿藏丰富,人才缺乏,应作文化之建设,以树百年之大计,辅助宝藏之开发,及经济之建设……创办本校于宁属中心之西昌”。当时,为了开发大西北和大西南,先后相应在兰州建有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在乐山建有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其校名和性质相同,而专业设置各有侧重。

学校组织机构主要服从于教学、科研和生活的需要。校长以下,有校办公室,设专职秘书(包括外语秘书)协助校长工作。全校各项活动,分别由教务、训导、总务三处分管。教务处主管全校各科的教学、科研、出版;训导处主管军训、体育、医卫和学生生活指导;总务处主管文书、庶务等,另设会计室独立于学校行政之外,受行政院主计处直接领导,专管财务收支、会计等事项。此外,尚设有社会教育执行委员会、编辑委员会、战区贫寒学生贷金审查委员会、泸山森林管理委员会、建筑委员会、图书委员会、招生委员会、毕业生考试委员会、毕业生职业介绍委员会、各项学生奖学金及公费审查委员会等,以及西昌城内本校办事处,驻蓉、驻渝办事处、本校校友总会等。

校长一人由行政院任命,教务、训导、总务长各一人,由校长任命,教职员由校长亲自审查其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后、确定是否聘请和薪俸多少。各级各部门行政职务均由教授兼任,各委员会不设专职人员。全校有在校学生多入,仅有教职员余人,十分精悍有力。他们不避生活艰苦,不辞工作繁重,谆谆教海。第三任校长雷祚雯因公去南京,飞机在螺髻山失事遇难殉职。第五任校长高巍到职不久,在重庆因公务奔忙中暑病故。著名数学家曾炯之因劳致疾而病逝于学校,埋骨于泸山。他们均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

康专历任校长:首任为李书田、次任为周宗莲、三任为雷祚雯、四任为罗广瀛、五任为高巍、六任为田时雨、崔铁、隆準(代)、七任为李绍文(解放后)。

2、从开发需要设立科系学制。

为了造就工农业和医学科技人才,开发建设祖国边疆,康专设置的学科专业,开始只有农、工两类,年增设医科。学制分三年、五年、六年三种:三年制设有农业科(内分设农垦组、园艺组、森林组),畜牧科(内分设畜牧兽医组、蚕丝组),土木工程科,矿冶工程科四科,招收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学生;五年制有农业科农垦组,土木工程科,机械工程科(内分机械电机组、纺织机械组),化学工程科(内设窑业组、制革组、造纸组)四科,五年制的各科和六年制医科均招初中毕业生。因抗战胜利,医科于年秋季并入兰州大学医学院,蚕丝组也于同年并入浙江大学农学院。

上述设置的科相当于系,组相当于专业。解放后,农业科内分设的各组均独立为农学科、园艺科,森林科,撤销了农业科的设置。

3、教师资深望重,专业设置齐全。

康专由于承接了原北洋工学院的教师、图书、仪器设备等的特定条件,得以在艰难困苦的抗战时期,以较短的时间,收百年树人的效果。康专教师,不少是游学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博士、硕士、誉满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魏寿昆、柯召二位院士,曾炯、周宗莲、冯肇传、郑墨鲲等留美、法、德博士,同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翁之龙教授、甘肃大学校长朱宣人教授等先后在校任教。据年统计,在校任教的教授,副教授共55人,占助教以上教学人员的42.9%。正如《康导月刊》中《抗战中的西康技专》所说:“西康技专具有一个普通农工院校所不能具备的许多优良的师资”。师资力量雄厚为普通高等院校所少见。后虽经校长之更迭和人员的变化,但教师阵营仍保持着优势。许多教师利用授课余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以及翻译国外学术、科技资料。由于高等院校教科书奇缺,大部分专业课均是授课教师编写教材,铅印或油印装订成册发给学生,有些教师还在地方建设部门兼任技术职务。

康专设置课程的内容与大学本科基本相同,采取学分制,除基础、理论、专业课按其对各科的重要性和课程数量分别规定学分外,对实习试验等都规定一定学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更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原则。必修课与选修课均记学分,考试不及格者不记学分,补考及格后记学分,补考不及格的到下一个年班补课补考,到毕业时学分不够的不准毕业。

五年制和六年制前两年讲授普通高中应学全部主要科目,减少文科课程如历史、地理,加重外语、数学、理化,如范氏大代数、尤氏三角,达夫物理、谈明化学,均较普通高中为深。后三年与三年制合班同授。其论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共同理论基础课,不计学分,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男生有军事学科,女生有看护学科。

4、重实际,重生产实习。

康专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生产实践,在财物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把大部分资金集中使用在教学、图书和设备上,使各科的设备和实习场所逐步充实。如在当时国内高等院校为数有限的精密仪器十万分之一的天秤,亦在学校安装使用。实验室计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化学仪器药品室、天秤室、测量仪器室、土木模型室、航空机械陈列室(内有飞机一架),地质矿物岩石标本室、矿冶地质模型室、地质矿床模型试金炉实验室、水力实验室、动植物实验室、生理解剖实验室等。这些图书(包括外文书刊)、仪器设备除北洋工学院原有的部分外,其余均系陆续从国内外购置。在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先后建立的厂、场计有:邛泸农牧实验场、泸山森林管理区、西昌桑苗圃、西昌蚕种制造所、灵山寺蚕种冷冻库、礼州蚕丝推广区、洼郎河棉作实习场、机械工广、纺织工厂、窑业工厂、西昌兽疫血清制造所。这些厂、场、室和图书设备,基本能满足各科专业的实验、实习和教学的需要。各种实验、实习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生每项实习、实验要都交专题报告,作为学业成绩考核之一。同时,学校购进这些先进设备和建立这些广、场,给当时落后的边远地区开创了现代化工农业的先河。

二、把科学知识贡献于经济开发建设

根据《康专校刊》中《本校之创建及其使命》称:“本校为西康唯一高等学府,设立之目的不仅在造就各种专门人才,兼负有改进並发展地方事业之资任”。因此,在结合教学的基础上,广大师生除校内实习、实验外,还向社会开展服务。学校专设农工技术推广部,下设农牧技术问询处、邛泸乡村建设区、家畜诊疗院及宁属地质矿产调查队等机构,开展科技调查推广工作。推广部的主任由雷孝实教授担任(雷氏为地质矿冶专家,曾任陕西省建设厅厅长七年,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同时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颇得地方各界人士的赞扬。如农牧业引进了各种良种和选用本地农作、果蔬、家畜、家禽良种,进行繁殖推广。并设桑苗圃30亩,繁殖大批良桑稼接苗,自制第一代杂交蚕种年产3万余张,举办蚕桑训练班,在礼州协助组职蚕丝生产合作社,成立模范丝厂一所,推动了西昌蚕桑生产的发展。年至年农科部分师生参加了宁属屯垦委员会主持的边区荒地调查;对宁属自然资源开发方面,不少教授在《康导月刊》和《宁远报》上发表了论著,如李书田校长发表《开发宁属先征服三种基本困难》、《安宁河之现状》、《安宁河及其重要支流之防洪与排水问题》、《西康宁属经济建设之水电动力问题》;徐孝恢教授发表《宁属青年宜自力更生》、《宁属粮食增产问题之研究》;冯肇传教授发表《解决宁属食粮恐慌之新途经》;周宗莲教授发表《宁属物质建设之特殊使命与程序》;魏寿琨、陆宗贤二教授合著《德昌陶瓷事业之调查与研究》;胡博渊教授著《宁属矿产之鸟瞰》;俞筠蠲教授著《发展宁属新蚕业应有之认识》等……。为了配合川滇公路建设之需要,先后派魏寿琨博士及陆宗贤教授调查解决石灰原料、耐火材料及陶瓷材料,并在冕宁开窑烧制。李书田校长还协助地方在西昌建立水文站;年与西康省建设厅合作,由我校地质专家刘之祥教授领队,携带仪器设备先后赴西昌、冕宁、越西、会理、盐源、盐边、华坪、永胜、丽江、宁琅等县行程公里,进行地质和矿产调查,写出两篇地质调查报告:《宁属北部地质与矿产报告》和《康滇边区之地质与矿产》,他还是攀枝花大型铁矿的发现者之一,他的报捷信在《宁远报》发表后,引起中外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zx.com/lssxs/12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