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山山势不算陡峭,但丛林掩映,一步一景,虽比不得华山奇险,但小巧秀丽,总有风景可看。
图片来源:东方佛都
乐山的巅峰在哪儿?历史的最高点!
出万佛洞,踏上石阶,便是通往“金佛殿”的道路。台阶由条石砌成,看得出岁月已久,石阶上深深浅浅的凹陷,证明无数游客曾经行走在这里过。
那些过往的足迹渐渐被新的足迹磨灭,经年累月之后,石台阶上累起一层红色沙尘,经雨露和湿润的江风浸透,他们成了一层红色的泥土,附着在阶梯上,掩盖住了深深的凿痕,仿佛历史的伤口就如此弥平。
梯台的两侧是铁索连成的扶手。小臂粗细的铁索,被漆染成红色,与凌云山石和台阶相映衬。在佛踪遍布的地方,这些铁索的出现似乎并不妥帖。但这是佛教盛地之外,也是一处古战场。
铁索的意义便不言自明,刚劲如斯,恰是维系山上山下,维系历史当前的纽带。凌云之战已经烽烟散尽,一千年的光景只有翻阅一页历史书那么长,到如今,它被许多人忘却了。那些记得的人,将过去于现在用这铁索连接,试图让后人能够铭记。
千年前与千年后,历史与现在,这样沉重的两件事物之间只有这铁链维系着,现在看来,它又是何其纤细。斑驳零落的红漆或正是象征历史的雕饰在时间之中慢慢剥落,历史的本质也逐渐显露出来。
回首望去,碧树苍翠,青石栏杆在这片翠绿中似游龙一般。“把吴勾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凌意”苏辛二人,在那风云激荡的年月,一遭流放,一退隐山林,报国无门,心中郁愤。可叹名将良才不能任用,终致钓鱼城破,嘉州失陷,宋庭倾覆。
上到山顶,金佛殿终于出现在眼前,殿前树木参天,簌簌风声,也像是在历数过去的兴衰荣辱。金佛殿外观朱红,檐下灯笼高挂,窗中幔帐明黄,木栏杆,琉璃瓦,一派盛唐气象。
从此远眺,江水浩荡不见尽头,远山连绵不见始终,不由得感叹,嘉州真是易守难攻之地,无怪乎蒙元兵马,艨艟铁舰攻之不下。
入得金佛殿,抬头望去,穹顶上正是飞天壁画边缘江山环绕,中间蓝天白云。画中飞天衣带飘然,与仙鹤共舞。可以看出在创作之时融入中西方艺术技法,因而创造出如此瑰奇的画作。
往期也有趣,求戳:
再次听见,凌云山的风雨声
乐山大佛后山你不知道的故事--东方佛都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