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乐山市新闻
乐山市习俗
乐山市历史
乐山市人口
乐山市美食
乐山市政治

乐山杂说中国教育的欺骗性具有历史传统

  这几天,各大公众平台都在转载来源于“搜狐教育”的文章——《校长怒了:漏洞百出的语文教材在侮辱孩子智商!》(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可看这篇文章)。文章中列举了当今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面临许多常识性错误和缺失。比如《爱迪生救妈妈》,文中这样写道:早在年,就有浙江的三位较真的语文老师郭初阳、蔡朝阳、吕栋(注:前两位教师已经走出体制,现在是独立教师)为小学语文教材挑刺,对《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提出了质疑,经过多方考证,这是一篇杜撰的假课文。课文主要说的是,爱迪生7岁那年,妈妈得了阑尾炎,上医院来不及了,必须在家手术,因灯光昏暗,爱迪生想出了镜子聚光的办法,手术成功,妈妈得救了。无论是课本还是老师的教参都没有注明文章的作者和来源。年出生的爱迪生7岁那年是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是年,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八年前,三位老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批判,通过媒体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网站上删除了《爱迪生救妈妈》一文的电子版。然而,八年过去了,这篇假课文依旧出现在孩子们的课本中,连网站上的电子版本也恢复了。岿然不动,屹立不倒!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文章中还列举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错误和缺失,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原文。今天,老乐只想谈谈,中国教育的欺骗性其实是很有历史传统的。而这欺骗性源于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的一个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虽然出自《论语·泰伯篇》孔子的这句话学术界一直充在着争论,因为孔子当年没有标点符号,句读不同,表达的意思就大相径庭了。但今天在这里不做争论,只采用一般的观点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著名历史学家冯友兰在《论孔丘》中说:孔子认为“民”是“下愚的人”,“他们不可使知,所以只可以让他们听从驱使。”指出孔子鼓吹愚民政策。

  虽然我们今天可以想尽办法,花尽心思为孔子漂白。然而,当我们回首历史,我们只能感概我们无法确定古代的帝王们是否也有着同样一颗探究学问的心,是否也有着一颗为孔子漂白的心?我们也无法否认愚民的思想就是这句话最简单最直接的理解。

  无论我们想或是不想,我们都无法否认孔子此言实实在在的为中国延续千年,持续至今的愚民政策奠定了理论和思想的根基。孔子本人也成了鼓吹、支持愚民政策的第一人,无论他的本意是否如此,这都是既成的事实。无论孔子最初的出发点到底是怎样的,他都必须为数千年的愚民政策埋单。

  而在这条愚民政策的指引下,最直接的反映在了古代的启蒙读物中,如《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等。这些启蒙读物和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的作用是一样的。

  

  启蒙的本义就是开导蒙昧,使之明白事理,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古代的启蒙教材就是要宣扬儒家的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等。而这些启蒙读物都被奉为经典,奉为金科玉律,只要你遵循就行了,不需要你思考,更不准你怀疑。

  比如《三字经》的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问题在先秦时期本来是充满争议与争辩的,同为儒家的两大代表人物——孟子与荀子,就是性本善和性本恶各自的代表人物。而秦汉以后,孟子的性本善就成了主流、成了正统。在这里我不做更多的争辩,只举一个例子,供大家思考。婴儿一出生就要吃奶,可其时如果他的母亲正生着病,比如乳腺炎,吮吸乳汁会给他的母亲带来很大的痛苦,婴儿会为他的母亲考虑这些吗?这能说明人之初是性本善的吗?

  《三字经》中还有:融四岁,能让梨。讲得是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可抚养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没有孩子的也可以去幼儿园悄悄观察一下,如果没有老师和父母的劝说,小朋友之间会相让吗?孩子之间的矛盾大多是由争夺食物和玩具引起的。这是人和其它动物的一个共性,争夺资源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下来。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而战争主要就是为了争夺资源引起的,读了那么多儒家充满仁义的经典的成人,为了争夺资源都不惜大开杀戒,你相信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孩子会主动让出到手的资源?(我前年的文章[历史漫谈]孔融让梨的虚伪与卑劣——有孩子的家长都看看)

  《弟子规》就更不必说了,开篇就是弟子规,圣人训,整篇都是说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给你定义好了,哪有你思考的余地?因为人民根本就不应该有思考的权力!

  《二十四孝》就更可笑了,仔细读读,有些情节比现在的抗日神剧还雷人。举两个例子。

  哭竹生笋。说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要吃竹笋煮羹治愈,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卧冰求鲤。说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抗日神剧大不了手撕个鬼子,裤裆里藏个地雷什么的,练好了估计能行,可上面两个情节你给我练练?简直是神话嘛,这些东西都堂而皇之的写进了当时的“小学教科书”。

  当然还有劝学方面的,如头悬梁、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好多都已经被证明是假的、荒谬的,到现在却仍然在流行。老乐专门有篇文章写这个,这里就不细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链接去看。(历史的谎言之囊萤映雪)

  然而,再严酷的思想桎梏有时也挡不住人类自由的思考。讲一个我小时候读一篇课文的感受。

  那应该是小学二年级时的一篇课文,《六个“墨水瓶”》。原文我从百度搜了来:

  有一年,列宁被沙皇政府逮捕了,关在一间狭小的单人牢房里。这间牢房黑乎乎的,只有一个小窗户透进一点微弱的光。在这样困难的环境里,列宁仍然坚持学习。他让家里的人送来许多书。他一边读书,一边秘密写了不少传单和小册子,指导监狱外边的革命斗争。

 列宁在监狱里写这些秘密文件,要是被看守发现了,就得延长监禁期限。列宁想了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他把面包捏成“墨水瓶”,装上牛奶,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字。牛奶干了,什么也看不出来。书送到外边,同志们拿到了,只要在火上一烤,字就会显出来。列宁写的时候非常小心。一听见门响,他就把“墨水瓶”放进嘴里大嚼起来。看守一天要来检查好几次,从没有发现这个秘密。

  有一次,列宁在写给同志的信里很风趣地说:“今天真不走运,一连吃了六个‘墨水瓶’!”

  当时老师指导我们总结的文章中心思想是:列宁遭受了沙皇的残酷镇压,在身陷囹圄的困境下,依然克服种种外界干扰,坚持学习和工作,并且保持乐观的心态。

  但我当时的想法是,列宁好幸福呀,天天有面包吃,有牛奶喝。因为我当时天天是玉米面窝头,有时还吃不饱,更别说面包和牛奶了。所以,读了那篇课文我就非常向往列宁的监狱生活。这个印象给我非常深刻,以至于后来,我不断的翻阅历史资料,想了解列宁当时的实际情况。这篇课文的出处是根据列宁妻子克鲁普卡娅写的《列宁回忆录》。不过,《六个墨水瓶》写得过于山寨了,它严重抹黑了列宁同志的监狱生活。

  克鲁普卡娅在《列宁回忆录》描述的情形比我当年想像的列宁幸福多了。当时列宁因为要推翻沙皇政权,被沙皇判了流放。年,克鲁普卡娅也被沙皇政权判处流放三年。她说自己是列宁的“未婚妻”,要求到列宁流放所在地——米努辛斯克县舒申斯克村去。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但这一非法要求居然批准了。

  年5月1日,克鲁普卡娅带着自己的母亲到了流放地。到达时天已黄昏,列宁打猎去了,母子俩被送到了列宁住的地方。克鲁普卡娅是这样描述的:“地板上铺着花花绿绿的自制毛毯,墙壁粉刷得干干净净,并且还点缀着银松。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住的房间虽然不大,但也非常干净。”

  

  克鲁普卡娅后来又写道:“舒申斯克村的东西贱得惊人。例如,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用他的薪水——八卢布的津贴,就可以租到一间干净的屋子,有饭吃,有人洗补衬衣,每星期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杀一只羊,天天给他吃,直到吃完为止;羊肉吃完之后,就买牛肉,女佣人在院子里的给牲口拌草料的木槽里切了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作肉饼,牛肉也要吃一个星期。牛奶和奶饼,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和他的狗都可以尽量吃。”(注意,列宁当时坐监狱时是有薪水的,这薪水还不菲,看看他的生活就知道了。)

  

  列宁流放时,可以出去打猎,他也很爱打猎,有时和朋友谈打猎,克鲁普卡娅写道:“一谈就是几个钟头”。克鲁普卡娅后来也跟列宁一起出去打猎,她写道:“有时候,我们这些猎人打的兔子竟能装满一船。”

  

  列宁在流放地时,每到星期日就去给群众做法律顾问。克鲁普卡娅写道:“老实说,作为一个流放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是没有权利从事律师事务的,但是当时是米努辛斯克县的自由时期。实际上任何的监视也没有。”

  

  列宁“晚上通常是读哲学书籍——黑格尔、康德和法国唯物主义者的著作;很疲倦的时候,就读读普希金、莱豪托夫、涅克拉索夫的作品。”

  

  列宁的通信范围非常广泛,“邮差每星期要来两次”,“信里无所不谈”,“在信上还谈棋术。特别是在同勒柏辛斯基的通信中,他们在信上下棋。”

  

  列宁流放地有一个叫吉斯的旅游圣地。克鲁普卡娅写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开玩笑地给警察局长写一个申请书,请求不仅准他一个人到吉斯去,还请求准他的妻子去帮忙。警察局长派人送来了许可证。”后来,列宁夫妇花了三个卢布雇了一辆一匹马拉的二轮车去了吉斯,克鲁普卡娅写道:“这次旅行给我们留下了一种特别好的回忆。”

  

  克鲁普卡娅在书中这样评价当年的流放生活:“总之,流放时期还过得不坏。这是一个严肃的学习时期。”

  

  需要指出的是,列宁“今天吃了六个墨水瓶”的事情发生在监狱里,但在沙皇时期,流放被认为是仅次于极刑的苦役,非监狱可比。列宁从监狱里出来后,克鲁普卡娅写道:“妈妈说,他在监狱里竟发胖了,而且还很愉快。”列宁自己也开玩笑说:“可惜从监狱里出来得早了点,能再住一些日子把书写完就好了,在西伯利亚是不容易得到参考书的。”

  列宁结束流放出狱后,继续革命,终于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统治俄国达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革命完全胜利前,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关进了监狱,每天早八时,沙皇一家都要穿好衣服接受视察和点名。早点可能有黑咖啡和干面包。然后一直要等到下午两点才能用上正餐。食物是从苏维埃集体食堂弄来的。下午沙皇和女儿们沿着院墙散步。他们可以望见在监狱屋顶上有红旗在飘扬,在距他们很近的教堂大圆屋顶的十字架周围架起了机枪。

  年7月16日形势紧张起来。尼古拉二世身边的人都被调离。他和女儿们在院里散步时,看到士兵们在栅栏旁边架设大炮和机枪。教堂圆屋顶上的机枪虎视眈眈地瞄准这个方向。他们接到命令,不许靠近栅栏,然后被带回屋去。天还没有黑下来,沉浸在一片可怕的寂静之中。沙皇夫妇和孩子们都已分别入睡。一个小时后,尼古拉二世被叫起,他走下楼唤醒孩子们。“从这儿走,”等在前厅的苏维埃代表说:“需要等几分钟,车还没到。我们的人都在底层的房间里,但你们必须到地下室去。”

  这是一间空空的地下室,只有几盏马灯照明,突然房门被大大打开,在苏维埃代表率领下,几个契卡特工人员持枪出现在地下室。这时,尼古拉二世试图站起来,结结巴巴地问:“你们是谁?要干什么?”与此同时苏维埃代表高声叫道:“你们都是凶手……”话音未落,一阵排枪向沙皇一家扫来。

 沙皇全家被处决了。公主们的死状最惨,因为她们还没有被乱枪打死,行刑队就用刺刀刺。还是不行,最后他们朝着公主们的脑袋开了枪,那个行刑的房间到处都是鲜血,鲜血浸没了行刑者的鞋子。

   22岁的女儿奥尔加、21岁的女儿塔吉扬娜、19岁的女儿玛丽亚、17岁的女儿安娜斯塔西娅、13岁的儿子阿列克谢,还有他们的医生、厨师和皇后的女佣,以及孩子们的宠物小狗。可谓鸡犬不留。

  据行刑者中的一人回忆,他最后在地下室里看到安娜斯塔西娅时,她的父母和三位大姐都已经死了,她的弟弟正躺在地板上大声的呻吟,而可怜的小公主,蜷缩在墙角,吓得双手抱头…… 这就是安娜斯塔西娅留在人间最后的形象了。

行刑队把人枪决后丢到废矿井,用硫酸处理又用汽油烧毁了。如今,经过调查和寻找,经过对硫酸和汽油处理过的牙齿一类的残留物的检测,证实尼古拉二世全家七口和相关随从人员无一幸免,全部遇难。

  如果不是当年小学课本中学过那《六个墨水瓶》,我也许不会想起后来这么细致的查阅史料。因为,那些面包和牛奶给了最深刻的印象,阅读完史料,留给我的却是一片苦涩。

  或许,列宁同志们从这段他们亲自参与和导演的历史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不谋而合:不能给人民太多的思考自由。于是,苏联的教育自成一个体系。于是,中国学习继承了苏联老大哥的光荣传统。

近期文章:

哑巴

煎饼老七

浅议中国诗歌的没落

南郭先生是如何成为珠宝界的NO.1?

蚂蚁和大象的一次对话

幸福的李敖,悲哀的国人

剥开荆轲的真实面目

吟诗作赋,谈笑风声。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在另一个高度品味人生。

欢迎走进仁者乐山的世界。长按下面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zx.com/lssxw/36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