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江新区海通广场(暂定名)主题雕塑设计方案公示 根据9月23日乐山市青江新区海通广场(暂定名,原宝莲广场)主题雕塑评审会审议,现将青江新区海通广场主题雕塑设计方案——《海通法师》,向社会公示如下:
主题雕塑正面效果图
主题雕塑背面效果图
海通广场地处乐山中心城区青江新区,位于成绵乐城际铁路站房、旅游集散中心、公交总站、长途客运站和仿古商业街区中心,占地面积约亩(地下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具有旅客集散和城市中心广场、公园的复合功能,是展示乐山城市文化和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之一。目前,海通广场已完成地下主体工程施工和地面绿化景观设计,正在开展广场主题雕塑设计方案的征集和评审。
经8月18日的比选和9月23日的评审,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设计的《海通法师》主题雕塑方案脱颖而出,获得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该方案提炼乐山“因水而兴、因山而灵、因佛而名”的城市底蕴,以“海通造佛”为主旨,集中展示海通法师坚毅慈悲的人格魅力、佛法三学(戒、定、慧)的高深境界、造佛镇水的历史故事,并以基座的三组叠水,体现三江汇流的灵动感;正面的视觉效果,营造天人合一的空间感;背景的一组水帘,辅以虚实结合的层次感。整个雕塑基座直径69米,通高23.14米,其中,基座高3.24米、佛光高19.9米、人物造像高9.9米。在用材方面,《海通法师》人物造像计划采用厚重的青铜材质,三重佛光计划采用与乐山大佛颜色类似的红砂岩石料,基座叠水计划采用不规则的石材堆砌,营造厚重朴实、波涛汹涌、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 市民可在年9月26日——10月5日期间,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对《海通法师》主题雕塑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建议:1、发送至电子邮箱:lsszjj
.相关阅读
塑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雕塑精品
——青江新区海通广场主题雕塑创作评审会与会人员发言汇编
历史人物的雕塑,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一个城市的记忆。在9月23日举行的乐山青江新区海通广场主题雕塑创作评审会上,部分市领导、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文化、旅游、宗教部门的专家围绕雕塑创作提出建议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以海通为主题的雕塑选题准确,设计方案总体思路清晰,细节要进一步完善,从而塑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雕塑精品,使海通广场主题雕塑成为展示乐山形象的又一窗口,为乐山留下一座丰碑。 与会代表认为,选择以海通法师为主题作为青江新区广场的主题雕塑,既是乐山文化建设的独有品牌,同时也体现了乐山精神。三江汇流的乐山,自古就是水码头,而高铁则打开的是一条时空隧道,通过雕塑的时空之门将二者体现得更加紧密,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海通广场主题雕塑创作,在人物、背景、水的关系处理上做得很好、很到位,展现海通肩负的镇水忧民意识,展示海通造佛所体现的精神力量,鼓舞人们坚定向前。通过整体的营造、利用背屏和水的关系,构思巧妙,若隐若现,有一种美感。大佛本身以及海通法师造佛所体现的精神,对于今天的乐山、未来的乐山都受益匪浅,对于提高乐山的知名度、对于乐山整体的文化建设、民风建设都将起到巨大作用。海通的剜目造佛的故事以及展现的精神,流传很广。通过主题雕塑,人们会对雕塑背后的故事更加 大家建议,雕塑底座要体现三江汇流、波涛汹涌、层层递进的动感,同时要兼顾安全性,可设置安全护栏;海通法师左手礼佛镂空雕塑,右手持竹杖,展现他负重前行、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他的坚毅、果敢和慈悲;人物的形态、年龄要认真考虑,既要体现历史沧桑感,展现海通法师的坚毅、经受的磨砺,又要体现乐山精神,展示忧患意识,鼓舞激励人们勇往直前;雕塑、莲花、底座与广场的比例要协调、大气,雕塑主题要与环境、历史、灯光协调呼应,营造夜晚美轮美奂的景象;要体现动与静的关系,既要体现乐山水码头的过去,又要展现乐山高铁开辟时空之门的未来;雕塑作品的材质既要体现对人物精神的表现,又要考虑到长久使用,避免风化对雕塑整体形象的影响;底座的选择上考虑采用岩石,体现海通法师凿山造佛的艰辛,在岩石上镌刻造佛的历史故事,方便人们阅读。
以海通为主题彰显乐山人文精神
——专访中国雕塑院院长、海通广场主题雕塑创作者吴为山教授 吴为山简介 吴为山,男,汉族,年1月生。具有国际影响的雕塑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浮宫国际美术金奖、英国皇家“攀格林奖”、首届中华艺文奖、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韩国仁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
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受访者供图
年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联合国特展”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撰文并公开演讲称赞:吴为山先生的雕塑不仅表现了一个国家的灵魂,更表现了全人类灵魂。 吴为山教授20多年来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生命题,致力于中国文化精神在中国雕塑创作中的融渗和表现,创作了大量历史人物雕塑,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其作品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英国皇家美术馆、联合国总部、法兰西学院等巡展。韩国建有吴为山雕塑公园,南京博物馆建有永久性“吴为山雕塑馆”。作品被永久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及欧美重要博物馆。 吴为山教授首创中国现代写意雕塑之风,提出“写意雕塑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这既是对中国雕塑优秀传统的总结,也对中国雕塑当下创作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引导作用。 青江新区广场雕塑为什么选择以海通法师为主题?总体的设计构想是怎么样的?9月23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雕塑院院长、海通广场主题雕塑创作者吴为山教授。 记者:吴教授好!青江新区广场雕塑选择以海通法师为主题,是基于什么样的创意理念? 吴为山:一座城市的主题雕塑,应该是对城市的历史、精神、道德、传承等人文精神的活化,并使之成为新的资源,从而展现城市的精神,提升城市的形象。乐山是因水而兴,因山而灵,因佛而名。海通法师以“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开凿弥勒佛大像、镇水济民的故事,历代广为流传。选择以海通法师为主题作为青江新区广场的主题雕塑,既是乐山文化建设的独有品牌,同时也体现了乐山人民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情怀。海通法师开凿大佛,是用心灵在建造,是用坚毅向前的精神在建造。大佛本身以及海通法师造佛所体现的精神,对于今天的乐山、未来的乐山都受益匪浅,对于提高乐山的知名度、对于乐山整体的文化建设、民风建设都将起到巨大作用。海通的自目可剜造佛的故事以及展现的精神,流传很广。把这个人物宣传出来,大家会对大佛背后的故事更加 记者:请介绍一下海通主题雕塑的设计构想? 吴为山:以海通为形,侧重于表现乐山的城市文化精神和创造了乐山的佛文化和繁荣面貌的乐山人民。乐山因水而兴,市内江河众多,拥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众多中小河流,早在—年前就已有先民在此生活。公元前年,李冰带领乐山人凿山引水,乐山的航运发展起来,奠定了繁荣的基础。乐山因山而灵,著名的佛教和道教圣地峨眉山位于乐山境内,境内拥有丰富的树种和物种,风景秀丽,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灵秀之气。乐山因佛而名,凿于唐代中期的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是乐山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乐山名闻天下的重要原因。 美在心灵。海通的造像,力求在动态上展现“眼不亮但心明”的传神,展现用心造佛、自目可剜的坚定毅力。基座由三组叠水组成,寓意着三江汇流的波澜壮阔养育了这篇土地。海通法师像后的三道佛光,象征着佛法三学戒、定、慧的高深境界。辅以跌水和水池的动静相合,营造出云水萦绕的优美意境。海通法师则是创造出乐山大佛这一伟大奇迹的乐山人民的杰出代表和集中表现。 “舍造大佛时的场景,取海通人物的精神。”采用避实就虚的手法,展示一种毅力,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把整体的乐山大地作为创作的蓝本,主题雕塑是整体蓝本中的一个经典升华,把海通造佛这一佛教文化背后的故事展示出来,海通法师这个具乐山唯一性的特别人物展示出来,置于现代文化背景里,置于现代气息的广场里。所以有三江汇流的成份,有佛之从容自如。背部面对火车站出口,采取类似壁挂的处理方式,以乐山本地红砂石为色调,以现代的水景和一些背景等依托,看到水、看到佛光普照,营造“是佛非佛”的现代艺术作品,将海通雕塑置于现代社会环境,展示传统的历史文化精神,从而将乐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城市艺术有机结合,将乐山的历史、文化、宗教与城市道德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将乐山的文化、海通的精神、城市的美感结合在一起。(乐山日报记者罗学锋陈兴鑫)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