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乐山发布」可快速 最近五年,有朋友来访,除了吃饭、逛街、唱歌、宵夜,也可以去看川剧、逛博物馆、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若时间合适还可以去欣赏舞剧、音乐剧。乐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生活正悄然地丰富起来……百姓故事川剧演员走进校园“客串”老师
日前,走进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该院副院长戴梀正在和川剧演员们彩排新曲目。在乐山倾力推出的“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百姓大舞台·周周有精彩”文化惠民项目中,川剧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子项目。每周五下午,川剧演员们便会走上舞台,为观众献上精彩演出。
除了演出,戴梀与川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赵勇刚等川剧演员,每周还会走进乐山市实验小学、乐山市实验中学,为学生上课教授川剧。戴梀介绍说,去年4月起,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在乐山市实验小学和乐山市实验中学成立了“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嘉州古艺萌春传承培训基地”。
“培训中小学生是件很难的事情。现代艺术,唱歌就只训练唱功,舞蹈就只训练舞技,但川剧不同,需要集唱、做、练、打于一身,每位老师都只能耐心传授。”戴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学校学习川剧的学生现在唱川剧已经有模有样。只要学校有嘉宾来访,都会请这些学生上台演出,让更多外地人、外国人,感受川剧魅力。此外,这些学生还将参加四川省第二届川剧传习展演。
培养学生,其实也相当于在培养观众。”戴梀告诉记者,一门表演艺术,除了要有精湛的表演技能,还需要有“铁杆粉丝”。现在川剧的“铁杆粉丝”都是中老年人,要让“铁杆粉丝”年轻化,那就得让川剧这门艺术走到年轻人中去,让年轻人近距离地感受川剧艺术魅力。为此,从去年开始,戴梀和川剧演员们时常组织开展川剧进校园活动。 前往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习期间,戴梀还曾向同学们推广川剧。一有空,大家利用缴纳的班费,买票观赏了川剧《抓壮丁》、《皮金滚灯》,同学们纷纷赞叹,功夫了得,“唱段经典、服饰精美、唱腔婉转、身段优美,川剧真是好看!”许多同学纷纷感叹。
乐山成就发展与保护并重建设文化强市最近几年,乐山人民搭上了“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这辆文化惠民车,而随着“文化进万家”、“送文化下乡”、“美丽乐山”公益巡演、“欢乐假日广场”、“乐艺大舞台”等文化活动的纷纷开展,乐山建设文化强市的步伐越发铿锵有力。
记者从乐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了解到,自年以来,乐山在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大大提升、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成效显著、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文化遗产有效传承保护、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突飞猛进、行业服务管理规范有序、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在公共文化方面,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市县有文化馆和图书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建成国有博物馆7个、民营博物馆2个、剧院2个。“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项目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在塑造特色文化品牌上,实施“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工程,形成佛禅文化、沫若文化、峨眉武术、嘉州画派、乐山歌舞、小凉山彝族文化等具有乐山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成功举办三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首届“峨眉山茶文化交易博览会”、“亚太旅游协会年会”等重大会展文化活动和“纪念郭沫若诞辰周年”、“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中国四川峨眉国际武术节”、“五通桥龙舟文化节”、“峨边甘嫫阿妞选美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了乐山文化软实力。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夹江被命名为“中国手工书画纸之乡”和“中国纸乡秧歌之乡”,沐川被命名为“中国草龙之乡”,井研被命名为“中国农民画之乡”,使乐山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增加几分文化底蕴。
近年来,文化工作者创作生产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大佛·海通》、《沫若·女神》、《七彩小凉山》、《甘嫫阿妞》等大型剧目影响深远,特别是推出现代舞剧《断层线》、大型音乐剧《沫若少年》等精品力作,在国内外巡回演出,打响了乐山文化品牌。
在文化产业方面,充分挖掘乐山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探索“文化+”的复合发展模式,发展具有乐山优势的新型文化业态,成功打造了嘉州长卷天街、嘉州文化创意体验馆、《圣象峨眉》、《乌蒙沐歌》、乐山乌木文化博览苑、五通桥根石文化博览苑等重点项目。
乐山还将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构想,以“文化乐山”为主题,以“文旅融合”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以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为抓手,奋力推进乐山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发展,初步建成与乐山深厚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强市。(潘媛媛)
点赞是一种鼓励,转发是一种美德。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