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聪摄影
﹀
﹀
﹀
四月的天气春光明媚,凉爽宜人,正是踏春游玩好时节!趁着清明时节,与好友相约一同慢行五台乐山。但那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一早到了绕着盘山公路而上,只见云雾缭绕,树影婆娑,好像把五台乐山的景色用白纱遮了起来,神神秘秘的,若隐若现,宛如入了仙境。虽然之前来过一次五台乐山,但此次的雨中慢行确别有一番风味。
五台乐山,位于泉州南安东北隅的向阳乡(八都)境内,群山绵延数十里,主峰海拔米,东、西、南、北、中五台环列,气势雄伟、径曲林幽、云蒸霞蔚、风光旖旎。景区内有泉郡昭惠祖庙(顶庙)、昭惠庙(下庙)、五台碑刻、观日台、朱相公墓塔、八德水、凤聚塔、古官石道等名胜古迹。而昭惠祖庙有多年的历史,庙内供奉的通远王——福佑帝君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第一航海保护神。
古往今来,骚人墨客、达官显贵纷至沓来。蔡襄、张瑞图、朱熹、李光地等历史名人,登高揽胜、吟咏题辞,是五台乐山曾经辉煌的历史印证。这里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民间故事和美丽的风物传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置身其间,如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乐山昭惠庙(下庙)
古官石道,是南安境内,乃至泉州目前保存最完整、最长的古官石道。
八德水,是乐山主峰西台(狮子峰)下的一眼名泉,一年四季潺流不息,水质味甘清冽。相传八仙东游过此,应山神之邀,八仙为这眼泉州分别题名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水,恰与儒家“八德”吻合,使此处成为佛、道、儒文化交融的山水胜景。另传说明朝正德皇帝游江南时曾饮过此水,亦赐名“八德”。
卧云桥,飞架在上庙古官石道通往八德水中段的小溪上,是一座典型的宋代石拱桥。据说在云雾天里,会像躺在云上一般,只露出一小段桥脊,故而得名。
古道清幽,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朝天门
泉郡昭惠祖庙(上庙),为闽南名刹,座落于五台乐山之巅。始建于唐开元初年(),曾名乐山寺、海潮庵、通远王庙、广福庙等,系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航海保护神通远王的发祥地。
“五台”碑刻,在五台山上,位于观日台约米处的广福庙遗址前。从碑文记载得知,元朝至治元年阳春三月(公元年3月)安溪县尹兼劝农事钱宗显到五台山进香朝圣、旅游观光、乘兴题书“五台”碑刻,立于广福庙前。其书笔法刚劲、潇洒大方,至今多年,保存较完好,堪称乐山名胜瑰宝。
升圣亭
“霓羽仙坛”碑刻,在乐山顶庵,位于广福庙遗址前。“乾隆丙午年春王正月中浣,桃源牧郑一崧题并书”。至今二百多年,为第一航海保护神通远王——李元溥坐化升仙圣迹,保存完好,现建“升圣亭”加以保护。
明代碑刻“海日台”与石刻断柱
泉郡昭惠庙祖庙主祀海神通远王——福佑帝君等
上庙神池
连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原以为这只是诗人勾画的梦中情景,若不是在乐山亲眼所见,怎么也不敢相信真有连理枝的存在,这一刻你会感受到人世间最自然唯美的爱情。
观日台,乐山顶上有五台,中台称为观日台,海拔.6米。《南安县志》载称:“观日者,每于鸡鸣时登台,见两轮驾日光而上,光焰万丈,诚为奇观。”“观日台”摩崖石刻,是两百多年前,桃源牧郑一崧漫游五台时留下的书法真迹。
在观日台上登高揽胜,可谓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
转载图文请注明出处
———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