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城街,顾名思义是顺着城墙的街。在嘉城,则是顺着明代拱宸门经福泉门至迎春门的一条街。街分南北两段。嘉城以北为上,故北段称上顺城街,南段称下顺城街。此外,北段又称西顺城街,南段又称东顺城街——明明是“南、北”它却来了个“东、西”。原因何在?原来是古人“大江东去”的地理观念在作怪,将这顺着岷江(即大江)的街道也“东去”了。
老街所“顺”的明城墙在年“创兴市政,新修马路”时被连根铲除。这一伟大的创举却带来了一个问题,即本以城墙为安全屏障的城墙外的河街居民商家无墙可防,夜不能寐了。于是,众议“为谋公共安宁,预防危害起见”,“修筑公墙以防大患”。
事关稳定,当局不敢不作为,得牵头完成公墙修筑的事儿,并留下石碑一块,至今尚存,即嵌在公墙上的“乐山县知事公署和县公安局布告”。“布告”下旧有太平缸一口,缸上刻有“太平缸”、“光绪二年冬”、“三街公立”等字,前些年太平缸作为文物被大佛寺文管所,搬到了凌云山上供游人参观去了。
修筑此段公墙费用主要来于城濠基转让所得,并采取了谁受益谁出资的政策。同时,顺城街街面也作了修建,费用则由城内住户承担。现在,这道有着80多年历史的,有着特殊意义的公墙尚存数段,均是用片儿砖建成的“斗墙”。墙顶做成两面坡顶,以走雨水。墙砖上有的模印“上河街公建民国拾八年”10字,还有的模印“永不建筑摆摊”6字,要市民们自觉遵守,免得城管找麻烦。
民国时,东顺城街有家著名的会馆——安福会馆,年,它第一个在乐山试办电影院,放的是“哑巴片”(无声电影),近一年的无声换来的是“无声胜有声”,在乐山文化建设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后,24军在安福馆成立“嘉叙雷马屏峨保商事务所”,下设四个大队保护商运,安福馆成物流保安公司了。“8·19”大轰炸,安福馆未能幸免,从此消失在嘉城地图上。
年,财大气粗的乐山“德字号”杨氏兄弟做慈善事业,在顺城街租一家民宅开办了一所孤儿院,招收孤儿30多名,并“教育兼施”,办成了一所学校。次年,为扩大学校规模迁徐家土扁新建,改名为“乐山孤儿院附属小学”,校门横匾“孤儿院”三字则出自赵熙之手。几年下来,办学有方的这所“孤儿院”居然成为乐山城数一数二的一所名校,当然,是个小学档次的。年,“德字号”衰落,杨氏兄弟淡出,学校改名为“乐英小学”,主要招收嘉乐纸厂职工子弟了,名誉董事长就变成了大名鼎鼎的李吉力人。新中国,政府接管,改名“嘉乐子弟学校”,名与实相符了。
▲
顺城街古城门洞
顺城街,我们在这里体味历史的变迁,感悟城市的巨变,回味这历史的记忆。
这条老街棚改了,这座建筑也依旧没有逃过岁月的变迁,我们只有叹息,也只有从照片中去找寻我们的记忆,回顾我们的历史!
-End-
文字
唐长寿
编辑
栗子烤地瓜
图片
乐山水、baidu
音乐
林俊杰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