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要发展,民生要改善
一座城,该呈现怎样的记忆?
什么该建?什么该留?
至少,留给现在和未来的
不应只有冰冷的回忆录和泛黄的老照片
乐山
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老乐山的标志性建筑——老霄顶、文庙、皇华台,如今已深藏在繁华商圈之中。一条条爬坡上坎的巷子,串起了各种房子各种人各种依然原汁原味的老故事,它们轻易就勾起了老人们的儿时记忆。这些传统街区已是几度风雨。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管理”等现象频出。
目标
如何让传统建筑和文化“保鲜”,恢复老城区、传统街区的功能和活力?自提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以来,乐山逐步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9月4日,《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复,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地段自此有了“身份证”。
少留下一些遗憾乐山如今的发展势如破竹,成果有目共睹。时至今日,却有很多承载着老乐山记忆的历史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那些我们以为的破房子,乱砖烂瓦,残垣断木,随着铲车的行进不断倒下,几百年的历史和文化随之深埋土里,千家万户搬进新房,在老祖宗的坟头上过着展望未来的生活。有数据证实,在消失的文物资源中,约半数与经济建设、重大工程或人们的漠视有关。
历史文化
来薰门、育贤门、铁牛门、会江门、拱宸门、平江门、兴发街门……以及遍布内城外城的大小街巷——箱箱街、打铁街、土桥街、泊水街、金花巷、御史巷、铁门槛、鼓楼街、学道街、草堂寺、桂花楼……这一个个积淀着深厚历史底蕴、丰富文化内涵与温馨情感记忆的精神家园,若这些历史的信息与文化的记忆真的消失了,千年嘉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乡愁
“别再让那些刻有历史文脉信息的载体离我们而去了!”从乐山市委、市政府到普通市民,文物保护意识日益勃兴。
“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发掘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入美丽山水城市之中。”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毛先贵,多次对相关工作进行调研、部署,明确要求“让乐山子孙后代看得见历史、留得住记忆”。市住建局花大力气编制《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目的就一个,说得文艺一点,为了我们的乡愁今后还能有地方安放。
不忘历史,与历史同行
未来才会有根可寻!
多留住几分乡愁 挂牌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乐山迈出了应保尽保的步伐。哪些资源要保护
哪些资源要优先保护
谁说了算?
规划!
重任在肩
市住建局全面发动专家、学者和技术团队等力量,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乐山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一步明确保护的框架、重点和路径。年,正式启动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循序渐进,优美而迷人的古城初露峥嵘。
保护规划
作为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工作的重要技术指南。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市住建局多次邀请国家、省有关领导和专家,为规划编制以及名城申报工作把脉献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年6月举行的专家评审会上,该规划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年2月,《保护规划》获乐山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批通过;年9月4日,《保护规划》获省政府正式批复通过。
乐山,有了法定的全面性名城保护专项规划。
诗意
拥有多年有文字可追溯的乐山,历史文化家底堪称丰厚。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奔腾不息。
千年大佛,端坐江边,三江之水,绕郭奔流。
一树一木,一砖一瓦,都写满了诗意的沧桑,浸透了先辈们泪水、汗水,彰显先辈们的坚韧、智慧。
规划保护
翻开《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它对历史文化资源梳理的一目了然,对1.28万平方公里的规划保护范围分为了“五层”“两类”进行保护:“五层”,指的是空间上的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四个层面;“两类”,指的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种资源。
保护目标保护优秀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在保护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
弘扬优良的传统和民族文化
保护范围乐山历史城区和苏稽、两河口历史文化街区范围;
清溪、罗目、罗城历史文化民镇;箭板镇顺河古街、芭沟镇芭蕉沟社区、罗城镇莱佳村、清溪镇筒车村等传统村落,以及西坝老街、马村乡等特色镇村范围;
嘉州古城墙、文庙、郭沫若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黑竹沟风景名胜区、大渡河-美女峰石林风景名胜区、小西湖-桫椤峡谷风景名胜区的范围。
义利兼顾之道毛先贵同志在城市总规的编制过程中一直强调,城市风貌不仅要有国际范,更要有本土味,突出地域特点、文化特色、民族风情、建筑风格,延续历史文脉,培育城市特有的“精气神”,打造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这个规划市住建局前前后后做了一年多,才最终确定规划理念:以自然山水为基底,以文化遗产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为保护核心,构筑市域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心、三片、两带”框架。”市住建局副局长、总规划师金涛介绍。“乐山是对世界历史文化有贡献的地方,文物类型延续性长、地方特色突出,应该保护好、利用好,市住建局作为规划编制单位,必须担当有作为。”
文物保护
在乐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项,其中古遗址项、古墓葬项、石窟寺及石刻项、古建筑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项,其他遗产92项。
庞大的数据背后,乐山承担着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责任与义务。
延续传承城市记忆
没有工匠精神做不到
没有创新精神做不好
近年来
市住建局通过开展系统普查、研究等相关工作,编制完善系列保护、规划和修缮设计方案,并推动落实……诸多给力的措施,让乐山的历史风采深入人心,让乐山“文化名城”的形象日渐清晰,日渐可触可感。
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保护好古村乡情、传统街巷、古老宗祠、碧水蓝天的乐山,在景色宜人的同时,必能成为一座“动听”的城市。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