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乐山市新闻
乐山市习俗
乐山市历史
乐山市人口
乐山市美食
乐山市政治

中书协名人李一,在三座名山上题字,这种做

题诗,是古代诗人触景生情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墙面上,在扇面上写下诗歌的行为。很多都流传下来成为了一段佳话。你我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大文豪苏轼在墙面上题诗所作。此外,“抛砖引玉”这个成语也是由寺庙上半首题诗而来,大诗人陆游与唐婉的《钗头凤》也是两人在墙上题诗,互相吐露心意后留下的传世之歌。

题诗,在即时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是文人之间,或有感而发,或祈求应和回应的一种行为。通过这种方式诗歌可以较长时间地被保留,是古代文人们的大智慧的一种微小体现。

但放在当代,这种在墙壁上,山川上题诗的行为,就显得十分怪异,甚至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了。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一位当代文人,由于过于喜爱自己的书法作品,就私自在祖国三座大好河山上,题上自己的书法作品。虽然从个人喜好方面来说,无可非议,但是从公序良俗、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来讲,对于这样的行为不能坐视不管。

中书协名人,在名山上题字

这位在祖国山川上题写书法的人,名叫李一。写得一手好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兼理事,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在书法界声名赫赫。

李一的一举一动不仅仅代表了他个人,更代表的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两大机构。李一作为这样一位两大机构推举出来面向群众的公众人物,却做出了十分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山川上题字。

爱好书法可以在纸张上随意书写,甚至可以在自己的私人住宅上随意刻画,但是李一先生却将自己写作的“舞台”搬到了山上。李一先生先后在三座大山上留下了自己的墨宝。

分别是极具儒家特色的曲阜石门山,位于大儒孔子的故乡;充满道教特色的重庆的老君洞,位于重庆南山;饱含佛教气息的青州驼山,位于山东潍坊市,驼山上有大量的石窟雕刻。李一先生在选址时可谓“煞费苦心”,选三座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山川名胜,在展现自己墨宝的同时与各座山川代表的文化气息相呼应,可以称得上是“别出心裁”了。

李一先生在山上所题的字,内容是贴合山的主题来创作的,独一无二。字体以行楷为主,能够清晰辨认的同时,仿佛是为单调的山川增加的一丝文化气息,但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应该予以肯定吗?这种看似合理的文物升值行为,会受到大家的肯定吗?

红漆大字,影响雅致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无论书写的内容多么华美,赞美多么高贵。首先这样的行为应当明令禁止,李一先生的行为属于对公物的破坏,我国《社会治安处罚法》第六十三条,曾对破坏公物的行为作出明确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将面临拘役。

并且根据《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一些不文明行为将面临行政处罚,并会被记录在旅游部门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内。法律将这样的行为作为公民禁止行为的明文规定,十分不值得提倡。

并且按照相关的规定,如果要对山川进行类似李一先生这样的“改造”,要经过多部门的联合同意方可执行,但在李一先生的事件曝光之后,没有一家官方机构来帮助他说话,李一先生自己也没有对此进行澄清,可见这完全是他个人行为,缺乏相关部门的认可。

其次,李一先生的书法,看似为三座名山增添了文化色彩,但是他在书写时,采用红漆大字的方式在岩壁上篆刻,在山体间十分地醒目。青山绿水间,一排排醒目的大红字,不仅没有与自然景观起到交相辉映的作用,反而是极其“煞风景”,让慕名前来的游客感到极度的不适。

最后,李一先生的行为会让公众对他产生质疑的同时,对他所代表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和聘用他为博士生导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产生质疑,李一先生的行为可以说是对这两大机构的“抹黑”。

并且,李一先生的行为对大自然造成了无法避免的伤害,让原本平静的石门山,老君洞,驼山徒增伤害。

目的为何?文物保护何去何从?

人做任何事情都抱有一定的目的,那么李一先生这次,不惜以身试法的行为的目的是为何呢?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助自己提升公众热度,让自己更加出名,从而使得自己的艺术作品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也有可能是因为李一先生只是单纯地想效仿古代文人墨客,想像他们一样将自己的墨宝留在祖国山川上,供后世瞻仰。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李一先生的行为理应得到禁止。试想一下,如果都像他一样在山川上留下自己的篆刻,那么“某某某到此一日游”恐怕迟早有一天会刻满整个崖壁。对文物的乱涂乱画将会使得文物的价值大打折扣,文化价值和观赏性将大幅下降。对于李一先生行为的禁止,不仅仅是禁止他个人的爱好,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对保护文物古迹,祖国山川河流环境的意识。

我们之所以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正是因为愿意主动去遵守这些公序良俗,在自己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破坏环境,为后来人也提供欣赏美的机会。

从李一先生的行为,笔者不禁要发问,文物和山川环境保护的监管到底在哪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一先生能完成这样堪称“宏大”的作品肯定耗费数日之久,期间怎么没有相关部门进行干涉监管呢?

同样对于文物保护和环境监管,力度不够的新闻屡见不鲜。譬如,在对乐山大佛进行修复时,仿佛是重塑了一座大佛,自然侵蚀的痕迹被掩盖得彻彻底底,乐山大佛仿佛被化上了一层“粉底”,变得白皙透亮,历史文物的感觉消失殆尽。

除此之外,一位女博士在对寺庙文物壁画修复中,大肆改动原有壁画的做法也令人们费解。对于文物古迹名胜的监管工作到底是怎么了,为何频频“暴雷”?

即便类似李一先生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我们也应该对我国各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予以极大的肯定,我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名胜众多,存在监管的漏洞情有可原。我们应当对此抱有肯定的态度,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类似李一先生这样的行为作斗争。

只要我们人人有意识,人人敢担当,在这个人人的自媒体时代,定能够形成一股保护之风,让文物古迹名胜保护监管工作更上一层楼。

结语

由张国立主持的《国家宝藏》、由邓伦主持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电视节目的热播,背后反映出的正是民众们对文物古迹名胜保护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更有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导向和引领。

中书协的李一先生,在三大名山上书写书法,纵使他的书法再美观,也对山川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害,更是给他自己带去了无数的质疑。希望李一先生能重视这次事件带给他的教训,在效仿古人的同时,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到公众的认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对于每一位公众而言,我们要做到文明出游,在了解相关条例的基础上,做到不违犯,先管好自己和家人。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对一些破坏文物古迹名胜的行为大胆举报,形成合力,使得破坏行为无处遁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shanzx.com/lssls/13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